這期商業周刊的專題「阿祖的兒子」,實在令人傷感。文章裡統計了現今隔代兒的生成因素,發現拒絕負擔教養責任的台灣父母越來越多。令我想起瑋瑋。
瑋瑋是我四叔的獨子,小我十二歲。他媽媽在家族裡和我最親,剛好也大我十二歲。她在瑋瑋兩歲那年過世,葬禮那天我母親抱著瑋瑋在她靈前要她放心。從此瑋瑋來到我們家。他從不曾叫我母親「伯母」,而是喊「媽媽」。
四叔拿到博士學位以後把瑋瑋接回去,並且娶了新妻子。然而夫妻感情不睦,後母也無法給孩子太多的照顧。最後四叔把孩子丟給祖母,一個人去美國發展。這麼多年孩子唸完國中上了高中,一直拒絕和他人溝通,生活封閉到只坐在電腦前打遊戲。我祖母年近八十,自然不可能懂得他的想法;我母親也只能想辦法找空子替他補充書本文具衣襪零錢公車票卡,每每通完電話便掉眼淚。這孩子的課業、人際關係、矛盾與困境,竟然沒有一個人照顧關心。饒是這樣,瑋瑋父親還不甚諒解他的孩子總是向著大伯母。
這樣的孩子究竟會長成什麼樣的人?他有沒有能力愛人,能不能接受他人的愛。我非常替他憂心。
photo:7,16. 在我的窗邊。
#私日記 #黃宜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