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040523]5/23,私日記/淡水河岸咖啡館。

前天偶然看了半齣京戲。穿著大紅蟒袍的駙馬陳世美幾番掙扎,終於把上京尋夫的秦香蓮與一對兒女揈出家門。一身素服(珠花頭面甚是複麗)的秦香蓮咬牙攔轎攔到了王丞相,老相國調解不成贈香蓮一扇命她往開封府找包拯主持公道。演到這裡我不得不關電視出門。下面的劇情當然是包拯鍘了陳世美,管他什麼皇親國戚。

  然而我不得不這麼想。一個受夫/父權壓迫的,不甘心的女人,最後還是得靠著有權有勢的男人可憐她替她出頭。「竇娥冤」裡竇娥求的是自己當了官的父親,「琵琶記」的趙五娘更糟,倚靠的是丈夫後妻牛丞相千金的同情心。

  傳統小說戲曲裡的女人總是死心蹋地的。並且總是為了別人死心蹋地,完全看不見她自己的想法與情感。不願意死心眼的女人像尤二姐閻婆惜,於是乎被寫成淫婦之流。襲人對寶玉算是非常忠心了,然而因為寶玉出家不得不嫁給蔣玉函,高鶚便送她一句「千古艱難惟一死」。

  想來想去這些女人總是男作家們塑造的。也許代表了舊時代裡某種男人對於女人的理想典型。

photo:5,22 淡水河岸咖啡館。

#私日記 #黃宜君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